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务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

学习资料2020年第四期

时间: 2020-05-26 点击次数:


 

●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重要回信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强调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重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8日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要文件

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20〕304号)

●党风廉政

中办印发《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2020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学习参考

彭清华在教育厅调研座谈时强调  统筹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厅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

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详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四月的三秦大地,到处春意盎然。4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和省长刘国中陪同下,先后来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

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日下午,习近平抵达商洛市柞水县,首先来到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进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听取陕西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抓好生态保护等工作汇报。习近平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西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离开保护区,沿着陡峭的山路,习近平乘车前往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木耳、中药材、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习近平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2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锦屏社区累计安置搬迁贫困群众13464173人。习近平实地察看了社区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对当地“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肯定,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习近平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镇上的群众听说总书记来了,纷纷来到街上,高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祝乡亲们幸福安康!

在搬迁户汪显平家,习近平同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汪显平告诉总书记,以前在山里,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干啥都不方便,搬到社区后,一家人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夫妻两人就近务工,还能照顾老人,过上了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易地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加强社区建设很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后,习近平来到老县镇卫生院,了解基层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并向坚守在基层防疫抗疫一线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亲切慰问。习近平指出,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

镇中心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已于420日开学。习近平走进教室,孩子们齐声向习爷爷问好。习近平询问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接着来到学校食堂,了解学生伙食和复学后疫情防控情况,叮嘱他们加强学校重点场所消毒,为复学复课提供安全的环境。

位于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属于苏陕扶贫协作项目,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深山之中,春雨淅沥,云雾缭绕。习近平拾级而上,步入茶园,沿途察看春茶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仔细询问茶叶收成、价格和村民土地流转、参加分红、务工收入等情况。他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22日,习近平在西安考察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等情况。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有影响力的制造企业。习近平详细了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复工复产情况,对他们克服疫情影响创产销历史新高表示赞赏。总装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习近平察看内饰生产线、总装配生产线,饶有兴致登上装配完成的民用重型卡车驾驶室,向技术人员询问产品性能和操作流程。习近平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习近平指出,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既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又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博物馆二层和三层展厅,分别呈现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习近平仔细端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在一层大厅,习近平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祝愿他们身体安康、家庭幸福。习近平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傍晚时分,习近平乘车来到毗邻大雁塔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疫情发生以来,昔日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一度空荡无人,现在又开始热闹起来。习近平走进步行街,了解步行街恢复经营状况。沿途游客看见总书记,惊喜地欢呼起来,习近平频频挥手致意。他走进老字号西安饭庄,同店员和正在就餐的顾客热情交谈。习近平强调,要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商复市,努力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2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陕西各项工作予以肯定。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希望陕西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习近平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习近平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习近平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习近平强调,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是一次大考,充分彰显了各级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党组织组织领导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

习近平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丁薛祥、刘鹤、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2401版)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做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阳春三月,之江大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和省长袁家军陪同下,先后来到宁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

3月29日,习近平前往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考察。穿山港区采取措施及早恢复生产,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复至日常水平。在业务调度大厅,习近平听取了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在一楼大厅,习近平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对他们表示慰问。习近平强调,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要未雨绸缪,关注境外疫情形势,在坚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应对和化解各国为抗击疫情采取的各项限制性措施对货物航运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习近平希望他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争取优异成绩。

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穿山港区2号集装箱泊位,冒雨察看了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习近平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离开港区,习近平前往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考察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企业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及复工复产情况介绍。习近平来到生产线旁,同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大家返岗途中是否都顺利、复工后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工资发放是否正常。习近平指出,大家克服疫情影响,及时返岗复工,既是为企业好、为国家好,也是为自己好。企业正常生产就能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就能给大家创造就业机会,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习近平强调,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在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习近平详细了解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同园区管理人员、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外地返浙员工代表等亲切交流,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高度重视,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变化还将及时进行完善。党中央特别考虑到了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广大中小企业要发扬企业家精神,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努力战胜疫情挑战。

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考察调研。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详细了解余村发展情况,对他们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村庄一片青翠欲滴。习近平沿着村庄绿道察看村容村貌和农作物长势,看到村民正在清理荷塘,习近平走到田边,同村民交流起来,询问春耕备耕情况。听说总书记来了,村路两旁聚满了村民,爆发出阵阵掌声欢呼声,热烈欢迎总书记。

春林山庄是余村关停矿山、走绿色发展之路后创办的第一家民宿。山庄主人热情将总书记迎进院内,向他介绍这些年来农家乐经营和白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小院里,习近平同老村支书和返乡创业村民代表拉起家常。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随后,习近平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习近平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3月31日,西溪湿地烟雨朦胧,水草丰美。习近平来到这里,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一路上,游客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不时向大家挥手致意。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摊位,习近平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习近平指出,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习近平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习近平接着来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了“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习近平希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4月1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浙江各项工作予以肯定。习近平强调,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尤其要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

习近平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要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要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要推出招引人才、促进创新的实招硬招,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

习近平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坚持平战结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指出,区域协调发展同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抓紧抓实农业、畜牧业生产,确保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确保农民的“钱袋子”富足殷实。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建设好美丽乡村。要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工作,助力对口地区跨越发展。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习近平强调,这次疫情防控斗争是对各地区各单位管党治党水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实打实的考验。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抓实,把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夯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丁薛祥、刘鹤、何立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0201版)
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强调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孙家栋、王希季等老同志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祝你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习近平  

                                              2020423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1970424日,经过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近日,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荣、张福田、陈寿椿、韩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2501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41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4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汇报,研究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决定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绩,巩固防控战果,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强调,湖北省和武汉市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精心治疗、悉心护理重症患者,抓实社区防控,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责任,对重点人群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其他地区要动态调整离汉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测规定,同湖北省和武汉市互通互认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方面信息。要加强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政策支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继续加强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精准抓好内防反弹工作,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加固薄弱环节、补上短板漏洞。

会议要求,加强和完善外防输入举措,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继续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驻外使领馆要做好领事保护和防护指导,发挥好侨团、留学生会等作用。要坚决守住守好口岸城市防线,优化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布局,加强检疫检测能力建设。要加强集中隔离人员安全服务保障,做好健康监测和人文关怀。要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交流合作,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多种方式为国际防疫合作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1801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

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8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全国复工复产情况调研汇报,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工作决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习近平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巩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成效。湖北省和武汉市要继续集中力量做好重症病例科学精准救治,及时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和复查工作。要优化社区管控措施,筑牢社区防控安全屏障。各地特别是环鄂省份要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协调,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要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要持续抓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精准防控,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

会议要求,加强陆海口岸疫情防控,加快补齐外防输入的薄弱环节。加大对边境城市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保障力度,协调解决好在卫生检疫、防疫物资、医护力量、隔离条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要严格落实对所有入境人员都实施14天集中隔离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病例。要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积极为国际防疫合作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会议要求,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继续做好猪肉、果蔬等副食品生产流通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强化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保障标准,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要及时启动。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会议强调,要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工作。要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0901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

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审议《关于二〇一九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情况的汇报》和《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情况的综合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审议《关于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情况的汇报》和《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汇报,研究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决定将有关意见提请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会议认为,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要因应国内外疫情防控新形势,及时完善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

会议强调,要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要毫不放松抓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精准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医学观察、跟踪随访、恢复期康复工作。要完善社区防控措施,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湖北省要同有关省份加强对接,有序做好本地人员外出就业、外地滞留在鄂人员返程等工作。要继续加强北京等其他重点地区防控。要健全低风险地区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完善并及时启动相关防控预案,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驻外使领馆要做好领事保护、防护指导和物资保障,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密切跟踪和分析全球疫情走势,快速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源风险点,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优化入境流程,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要求,安排好生活服务和健康监测。要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交流合作,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会议强调,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

会议指出,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抓紧组织好春管春播,加快把支农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灾害防范。要继续抓好生猪产能恢复,解决好畜牧水产养殖面临的困难。要加大脱贫攻坚项目开工复工进度,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返岗就业,对因疫情返贫致贫人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会议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支持湖北有序复工复产。要加强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帮助湖北解决财政、融资、供应链等实际困难,支持湖北做好援企、稳岗、促就业、保民生等工作。

会议对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专项巡视“回头看”工作给予肯定。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9年脱贫攻坚年度减贫任务全面完成,省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进一步压实,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成效明显,“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是正确的,精准脱贫方略是符合实际的,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会议指出,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专项巡视“回头看”情况看,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非常繁重,局部地方、有的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保持定力耐力,防止松懈、厌战思想,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坚持从严从实,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全面查缺补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会议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较真碰硬狠抓工作落实。要强化政治担当,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要以上率下亲自抓,把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和专项巡视“回头看”指出的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出的问题等统筹起来,把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一体整改落实到位。要强化日常监督,盯住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搞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等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要强化组织保障,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作用,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要强化成果综合运用,举一反三促进工作,结合考核、巡视发现的共性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研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衔接。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人民日报》2020032801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月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四川省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的汇报。

会议指出,要把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编好规划、加强落实。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会议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高度重视解决突出重大问题。要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要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工程,加大黄河流域污染治理。要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2020010401版)

 


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国卫办疾控函〔2020〕304号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各地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校具备基本防控条件,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作出错时错峰开学的决定,周密准备,分学校、分批次、分生源、分时段通知学生返校报到,有序推进学校开学复课。

2.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家庭责任,扎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安排。

3.建立完善疫情防控联合工作机制。统筹调度开学复课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密切沟通,加强协作,建立监测督查机制、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任务包干包片机制。形成教育、卫生、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确保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巡查和培训全覆盖。

4.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提前熟悉掌握当地医疗服务预案。

5.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员、物资、场地、监测等防控条件准备,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制度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每个细节、每个关键步骤落实到位,并进行培训、演练操作。

6.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的储备,建立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由专人全面负责学校清洁消毒工作,包括消毒产品的管理、组织实施、工作监督等。

7.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所有场所开窗通风。

8.在学校内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9.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教职工的准备。

1.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学校,确保开学前身体状况良好。

2.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学习各项防控制度,并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

3.符合返校条件的教职工可经校内相关部门、学院备案审批分批返校,做好开学准备和各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

(三)学生的准备。

1.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学校,确保开学前身体状况良好。

2.在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返校时间前,遵守有关规定,不得提前返校。

3.返校前安心居家,做好在线学习,学习和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并做好返校前物资准备。

二、返校途中

1.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准备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

2.乘坐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佩戴口罩,安检时短暂取下口罩,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3.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注意咳嗽礼仪。

4.尽量选择楼梯步行或扶梯,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与他人正面相对;若乘坐厢式电梯,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三、开学后

(一)学校管理要求。

1.严格日常管理。坚持点名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从严控制、审核各类涉及学生聚集性的活动,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

3.学生返校后不召开聚集性会议,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学生会议;鼓励开展网络教育课程或线上展示交流活动;确需开展现场活动的,需按规定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

4.学校食堂采取错峰用餐,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学生宿舍床位重新分配,减少人员并拉开距离;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实行人员限流。

5.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6.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应当加强学校食堂、浴室及宿舍地面的清洁,定期消毒并记录。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8.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9.加强校园内、宿舍内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10.严格落实学校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1.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学校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2.加强健康宣教课堂,由专人定期对学校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热线指导平台。

(二)学生管理要求。

1.学生到校时,应当按学校相关规定有序报到,入校前接受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家长进入校区。

2.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每天保持适量运动,选择人员较为稀疏的空旷开放空间进行室外运动。

3.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口罩。

4.做好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宿舍定期清洁,并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四、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2.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4.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五、境外师生返校的要求

1.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新生不报到。

2.境外师生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3.入境后严格执行当地规定,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每日健康监测并填报健康卡,解除隔离后且身体健康方可返校学习和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再叠加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更加需要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一、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运用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检视问题、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

二、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深入查找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存在的政治偏差,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加强对贯彻落实“两个维护”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等机械式做法。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三、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中央层面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对各地区各部门发文开会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对出现超发超开苗头的及时预警,确保比2019年只减不增。加强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文开会的统筹管理,避免多头发文、层层开会。既要严格控制向县级以下发文的数量,又要精减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着力提高文件、会议质量,进一步明确精文减会的标准和尺度,完善负面清单,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防止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对在发文开会方面改头换面、明减实不减的,及时督促纠正。

四、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严格计划管理和备案管理,强化对计划事项的监督执行。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纳入计划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不要求地方层层配套开展。从“中字头”“国字头”督查检查考核做起,持续改进方式方法,注意纠正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范围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推动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结果互认互用。对清理后保留的“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事项以及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创建活动,实行清单管理。重视解决出现在企业、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结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好做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探索运用“互联网+督查”,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

五、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定科学精准的应对措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加强调研统筹,避免同一时间到同一地方扎堆调研。下去调研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得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出面接待。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中央和国家机关制定政策要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政策执行中要注意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反映,了解具体落实情况,适时调整完善。

六、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面对决战决胜的艰巨任务,必须大力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落实。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规范实施问责的工作程序,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研究制定为受到诬告错告干部澄清正名的意见。对近年来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梳理,积极稳妥使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真正把政治上过得硬、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拔出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加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真正把干部带薪休假、津补贴、职务职级等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

七、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研究制定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总结一些地方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应急管理水平。各级领导机关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

八、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抓好本级带下级。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度融入巡视巡察、党委督查、干部考察考核、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制度,推动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常态化、长效化。总结推广一批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真抓实干的好经验好典型,通报曝光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的表率。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的督促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基层观测点蹲点调研,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推动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来源:《人民日报》2020041501版)


2020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严”的主基调贯穿收官之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四次全会精神及《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要求,4月23日,教育部召开2020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形势,部署安排今年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吴道槐对教育部直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提出要求,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田学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全面从严治党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践行“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树立大抓基层导向,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教育系统政治建设更加强化,报国担当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党建根基更加夯实,正风肃纪反腐态势更加有力,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发展,有力促进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年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做好2020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十分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教育系统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教育系统迎接建党100周年行动方案为总抓手,为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圆满收官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推动“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推进政治建设制度化、“两个维护”具体化、理论武装再强化。二是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要全局性站位、全火力总攻、全链条压责、全要素保障、全方位监督,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双线作战、研判“疫后综合征”、振奋抗疫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三是着力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做好党的干部人才工作,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四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校园稳定。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教育生态风清气正、持续向好。要加强分析研判、突出重点,做到存量清楚;要“严”字当头、抓在经常、形成震慑,力争增量清零;要抓综合治理、生态营造,实现生态清明。六是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关口前移,深化巡视巡察,强化权力制衡,推动权力运行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七是压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推动责任主体贯通联动、一体落实。

会议对做好直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清醒认识直属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全面做好2020年纪检监察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在各省(区、市),各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各直属单位设立154个分会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042501版)

 


彭清华在教育厅调研座谈时强调

统筹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4月21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前往教育厅调研座谈,研究部署教育系统开学复课、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调研中,彭清华来到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高校学生工作处,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全省中小学疫情防控、网上在线教育教学、控辍保学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一流”高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情况。

随后,彭清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讲话,对全省教育战线疫情防控和近年来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做好今年全省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谋划。要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坚持精准到校、精准到人、精准到事的差异化防控策略,已开学学校要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寄宿制学校推行封闭式管理,走读制学校构建闭环式管理,常态化做好消毒消杀工作;未开学学校要严格核查教职工和学生返校前身体健康等情况,研究完善活动场所分流管理具体办法,切实把牢入校关。要稳妥有序推进学校全面开学复课,加快恢复全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坚持精准研判、分类施策,科学审慎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一校一策”完善高校学生返校方案,错时错峰、分区分段组织开学复课。指导各类学校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对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指导,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全力保障援湖北医疗队全体人员和我省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如期入园入学,兑现落实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各项承诺。结合疫情针对性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广大学生在现实比较中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爱家乡。

彭清华指出,要统筹兼顾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动我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志愿服务、社会服务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扎实抓好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师德养成教育,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搭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教育扶贫,进一步抓好控辍保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逐步推进教育资源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切实提升教育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好发挥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治本作用。要全力配合做好大运会筹备推进工作,高水平高质量建设高校场馆,引导大中学生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组织省内高校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务实交流合作,为办好这项世界级体育盛会贡献力量。

彭清华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省委教育工委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根本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要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持续用力整治“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四川日报》2020042201版)

 

 


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厅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

 

4月21日晚,四川省教育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厅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平安校园保卫战、教育脱贫攻坚战,深化改革推动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担当作为的优异答卷。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彭清华书记率领省级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调研教育工作、指导事业发展、看望慰问干部,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必将在四川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新篇。特别是彭清华书记在座谈时对全球疫情的深入分析,对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把握,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思考,对大中专学生就业的深度忧虑,对学校平稳有序开学复课的深切关怀,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深情嘱托,既谆谆教诲,又殷殷期盼,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彭清华书记对教育战线的特别关心。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彭清华书记在教育厅调研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要求和对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治蜀兴川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会议强调,要紧扣一根主线。紧紧抓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根主线,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克难而进、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 “围绕大局、提升格局”的位次权重,“四有教师、卓越人才”的资本资源,“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改革取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支点、用好杠杆,主动融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教育资源围绕城乡区划调整改革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根据人口流动集聚情况重新调整,办学规模通过科学预测生源精准确定,师资力量依据学校覆盖范围平衡调配,专业设置针对产业发展优化结构,推动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落实教育扶贫硬任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把控辍保学作为重中之重,健全户籍、学籍定期对比核查机制,加大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语言障碍、陈规陋习而辍学失学。要坚持把大运会筹备推进作为今明两年的重大任务,强化统筹协调,搞好要素保障,狠抓督促指导,切实做好项目建设、物资采购、设备安装、环境美化等工作,确保高校场馆高水平高质量按期交付,高标准完成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要千方百计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精心组织各高校做好网络答辩、线上评审等毕业工作,搭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或到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不断拓宽消化渠道。

会议强调,要坚守一颗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省委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秉承感恩而奋进,肩负责任而前行,着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认真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要求,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育,重点以志愿服务、社会服务为抓手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要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统筹省、市、县、校多级教育力量研发教学产品、设计精品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做好舆情研判和正面引导,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会议要求,要落实一个责任。坚决扛起教育防控责任,按照“五个一律”要求,精准到人、精准到校,坚决打赢学校疫情防控战、平安校园保卫战,让省委省政府少操心,让人民群众少担心。要扎实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精准制定防控方案,完善健康申报与动态排摸、应急响应与责任倒查、封闭管理与健康指导等机制,严格错时错峰到校离校,减少校园内师生聚集,加强食堂、宿舍等关键点位清洁消毒管理,以最大的决心、最严密的措施织密织牢校园防疫安全网,答好这场“100-1=0”的特殊考试,确保师生绝对安全,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要坚持精准研判、分类施策,科学审慎确定义务教育其他年级和幼儿园,以及高中阶段其他年级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学时间,不搞“齐步走”和“一刀切”,错时错峰、分区分段组织开学复课。要稳妥推进全省高校复学复课,符合要求的研究生、毕业年级先行返校,其他年级根据疫情形势分区分段、错时错峰有序返校。要指导各类学校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对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指导,在教学保障中优先考虑,引导学生安心备考,保证学生顺利毕业。要全力保障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人员和我省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如期入园入学,不折不扣兑现承诺。

会议要求,要坚持把“党是领导一切的”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全领域各方面,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到“知行合一抓落实”上。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提高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干事创业、主动作为的精神面貌和良好作风,提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推动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并进,监督管理和惩治震慑并举,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并重,切实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教育厅网站
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及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病毒

(三)病毒与人类

(四)冠状病毒

(五)新型冠状病毒

(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

(七)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八)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易感性

(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

(十)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暴露者与密切接触者

(十一)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十二)新型冠状病毒与超级传播者

(十三)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衣物、水体环境中的存活期

(十四)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人传人

(十五)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致病力和基本传染数

(十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乙类传染病却按照甲类传染病管控的原因

(十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趋势判断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热门诊与定点医院(十九)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二、构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一)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二)制订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四)加强宣传教育与信息发布

(五)高校师生疫情信息搜集监测

(六)提供疫情防控信息咨询与支持服务

三、开学返校前准备工作指引

(一)制订返校计划和培训方案

(二)做好在线教学安排

(三)做好健康监测和信息摸排

(四)加强校园安全保障

(五)开展校园环境整治

(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四、返校途中及返校当日指引

(一)返校师生风险评估及分类处置对策

(二)返校途中个人防护指引

(三)返校当日报到注册

(四)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指引

五、开学返校后管理及师生防护指引

(一)各类人员管理

(二)重点场所管理

(三)主要活动管理

(四)确诊或疑似单发、聚集性疫情的应急处置

(五)高校师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人防护指引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知识

(一)如何判断自己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等学校师生就医指引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五)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区分

(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与肺部CT检查

(八)血氧饱和度常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十)中医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十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指引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心理应激反应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应激反应指引

(三)隔离治疗期间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四)疫情防控期常用的心理疏导指引

(五)疫情防控期朋辈心理互助工作指引

(六)疫情防控期高校辅导员、班导师心理辅导指引

(七)疫情防控期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

(八)国内部分心理援助热线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及流行病学的定义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如结核病、鼠疫、艾滋病(AIDS)、流行性乙型脑炎、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以及新近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可直接或间接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造成流行,其流行有三个必需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的基础。

(二)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仅含一种核酸,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大小为纳米级,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才能观察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按其结构可分为无膜病毒和有膜病毒。无膜病毒的核心为一种核酸(DNA或RNA),核心外包绕蛋白质外壳(衣壳),此结构称为核衣壳。有膜病毒在核衣壳外还包裹有脂质膜,称为包膜。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刺突。

病毒只能寄生于相应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产生新一代病毒。病毒在吸附、侵入活细胞后,以自身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DNA或RNA聚合酶等,复制出子代病毒基因组。同时利用宿主细胞合成大量的病毒蛋白,再将病毒蛋白与病毒基因组进行装配,产生大量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释放出来,继续新一轮的感染。

病毒分布广泛,可感染细菌、真菌、植物、动物以及人,常引起宿主发病。但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也可与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显的疾病。

(三)病毒与人类

从古埃及壁画中可能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祭司,到古书籍中人被狂犬咬伤后死亡的记载,再到天花、流感这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均可表明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从未停歇。目前,由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有些病毒性疾病已经被消灭,如天花;有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如脊髓灰质炎。但有些病毒性疾病仍在横行肆虐,如近期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可长期储存于野生动物再传播给人,引起人患病,称为人兽共患病。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携带了大量的病毒,例如非洲绿猴、果子狸、蝙蝠等携带MERS、SARS、H7N9等病毒,特别是从蝙蝠体内分离的病毒多达130多种。一般情况下,动物对病毒具有相应抵抗力。但是,有的病毒在不同动物宿主之间穿梭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变异,使毒力增强。人类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是新发人兽共患病的一个重要起因,其中,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极大地增加了有害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风险。自2001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确认的1100多起具有全球影响的传染病事件中,超过70%是人兽共患传染病,来自野生动物的人兽共患病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正在上升。由于野生动物疫源病难以防控,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对野生动物避而远之,不捉、不养、不吃。人感染病毒后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泌尿生殖道、胎盘、破损皮肤等传播。病毒的传播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如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流涕等传播。病毒也可以通过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唾液等传播。除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外,有些病毒还能实现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

病毒并非都是恶魔。科学家近来发现,病毒也会帮助其他生物进化。从人类起源至今,病毒已在人类基因组上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印记,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病毒DNA是可以被激活的,甚至可以在脑细胞研究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疾病治疗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病毒的生物特性造福人类。病毒也可被制成生物武器用于军事用途。1975年3月,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生效,在消除生物武器、促进生物技术和平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及新形势的变化,研制新一代更具特异性、杀伤力的生物武器已非天方夜谭。我们应提高警惕,从事动物实验的实验室和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必须遵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维护公众健康,确保国家安全。

(四)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大类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单链RNA病毒,可分为α、β、γ、δ四个属,其中β属冠状病毒又可分为A、B、C、D四个独立的亚群。

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一般60~160nm(新型冠状病毒直径60~140nm),由于包膜上有多种蛋白即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形态似皇冠状,被称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RNA是RNA病毒核酸链中最长的一种,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自身可以发挥蛋白质翻译模板作用。由于在复制过程中RNA聚合酶缺少校正的功能,该病毒在自然界中发生重组和变异的概率较高,出现新毒株的概率较高。变异的病毒抗原性也发生了变化,给疫苗的研制造成困难。冠状病毒可以通过表面刺突蛋白和/或血凝素-酯酶蛋白来识别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从而牢牢地“抓住”细胞,开始侵袭。其中,刺突糖蛋白有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结合的位点,也是人类研究预防疫苗的靶位。

冠状病毒的动物宿主广泛,目前发现的有蝙蝠、鼠类、家禽和家畜等,其中蝙蝠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多数冠状病毒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α和β冠状病毒主要引起人和哺乳动物感染,γ和δ冠状病毒主要感染鸟类。

冠状病毒最早在禽类中发现,后在人类有感冒症状的患者中被检出。目前已知有7种冠状病毒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中3种可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另外4种可引起人类普通感冒、咽喉炎或成人腹泻:HCoV-229E、HCoV-NL63、HCoV-HKU1、HCoV-OC43。

SARS-CoV、MERS-CoV与新型冠状病毒,这三种病毒均与经典冠状病毒形态结构相似,均属于冠状病毒β属,都是人兽共患病毒,都可引起人类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呼吸道疾病。SARS-CoV可能来源于蝙蝠,而果子狸可能是中间宿主。MERS-CoV由骆驼传染给人类。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穿山甲,但具体的中间宿主尚未明确。

SARS-CoV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有消化道传播的可能。MERS-CoV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主要为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SARS早期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到进展期发热和感染症状持续存在,肺部病变加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少数病人会因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危及生命。MERS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痛等,随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部分还会有腹泻、呕吐等症状,重症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次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对于它的病毒特性、致病机制、药物研究等都几乎是从零开始。自疫情暴发以来,通过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我们对于它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新型冠状病毒识别的细胞受体主要在支气管上皮和人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这也是引起呼吸道症状的主要原因。此外,最新研究发现,该病毒的受体在心脏、肾脏、食管、回肠等器官组织有表达,这些器官组织都有可能成为病毒攻击的靶器官。

(五)新型冠状病毒

2019年12月在武汉相继发现不明病因的感染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体温≥38℃、干咳、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流行病学溯源发现其可能与当地某海鲜和野生动物市场有关,进一步病原学研究证实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称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超微结构见图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新型冠状病毒见图2。病毒基因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与2003年引起SARS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SARS-CoV)同源性达79.5%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该病毒所致疾病称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病毒所致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统一为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

 

(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

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病原携带者以及感染的动物。病毒学研究发现蝙蝠可携带大量冠状病毒。中华菊头蝠中分离的一株冠状病毒在全基因水平上与新型冠状病毒同源性高达96.2%,提示蝙蝠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首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多有武汉某海鲜市场野生动物暴露史,推测竹鼠、獾、狸、蛇、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成为最初的传染源。随后陆续发现仅有与患者接触而没有野生动物暴露史的感染者,此后的疫情主要是由人际传播扩散,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成为主要传染源。

(七)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道和眼结膜是病毒的主要入侵途径。目前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有:

1)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者黏膜表面。

2)接触传播:在接触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触碰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等部位导致病毒传播。

3)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如医疗场所。

(八)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易感性

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对该传染病病原体均具有易感性。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新现病原,人群普遍没有特异性免疫力,因而有极高的人群易感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

传染病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是指人体在感染以后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潜伏期是对密切接触者确定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检疫时长的最重要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据此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图3)。

 

 

 

 

(十)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暴露者与密切接触者

新型冠状病毒可疑暴露者(简称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加工、售卖、搬运、配送或管理等人员。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简称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见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部分)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人员,具体接触情形如下: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及乘务人员。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判定方法参见本部分附1。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1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定指引

1.飞机

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左右三个座位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

2)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铁路旅客列车

1)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3.汽车

1)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2)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4.轮船

1)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2)如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十一)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infection指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主要通过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隐蔽性强,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

(十二)新型冠状病毒与超级传播者

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是一个流行病学专业术语,一般指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感染者。与普通感染者相比,超级传播者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在短期内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感染。超级传播者的出现与群体的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病毒毒力、患者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合并感染以及接触者的防护措施等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有超级传播者,尚无系统的流行病学证据。2020年2月12日有报道一名英国人在新加坡感染后又去了法国和英国,传染了至少11个人。

(十三)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衣物、水体环境中的存活期

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与多种因素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飞沫中存活,但不能单独在空气中长期存在。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阴冷环境可存活约48小时,环境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常温空气中约2小时毒力即显著减低(图4)。

 

目前科学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相对有限,对其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它的“亲戚”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SARS-CoV在模拟污染的土壤、滤纸片、棉布片上可存活4~6小时,而在模拟污染的光滑玻璃片、不锈钢片和塑料片上至少可以存活2天,在污染的自来水中2天后仍能保持较强的感染性。

(十四)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人传人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符合人-人传播特征,可通过社区聚集、家庭聚集快速播散。从家族聚集感染的多个患者分离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一致,提示为同一来源。

(十五)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致病力和基本传染数

新型冠状病毒抵抗力弱。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病毒。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日常可用84消毒液、漂白粉和75%乙醇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致病力较强,尽管多数COVID-19患者呈轻症过程,表现为低热、轻度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但部分感染者会表现出重症,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感染性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等,重症和死亡率低于SARS。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老年人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病例主要是这些高危人群。截至2020年2月21日公布数据,湖北省以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约为0.68%,远低于SARS(9.6%)和MERS(34.4%)。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约为3.21%,这个数值可能并不是实际情况,因为疫情高峰期武汉医疗资源紧缺,有大量感染者未及时纳入诊断数据。

基本传染数basicreproductionnumberR0是指流行病学上,在没有干预和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患有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数量的平均数。R0的数字愈大,代表传染性越强,则该传染病的控制愈难。2003年暴发的SARSR0为2~4,麻疹为12~18,而TheLancet文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R0为3.8。

(十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乙类传染病却按照甲类传染病管控的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定为乙类传染病,但由于其疫情的严重性和诸多不确定性,实施甲类传染病管控,包括强制隔离、强制治疗和封锁疫区等严厉措施,疫情上报和公布也更迅速。

(十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趋势判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诊断方法还不够完善,也没有疫苗和特异性药物治疗,所以暂时无法准确判断其流行趋势。但作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在的流行趋势不外乎以下三种可能:

1)使用公共卫生手段成功控制病毒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2003年暴发的SARS有类似之处,病原都是冠状病毒。我国及国际卫生防疫机构通过多种公共卫生手段有效控制了SARS-CoV的传播,到2004年以后疫情基本消失了。如今,SARS病毒依然在动物身上存在,但没有传染给人类的报道。

2)感染所有或多数易感人群后,病毒会自我消尽:假设公共防疫机制没能有效扑灭疫情,病毒蔓延感染多数易感者,感染过后人群普遍获得免疫力,病毒失去生存空间而自我消尽。这个过程不排除造成大规模人群患病甚至死亡,出现类似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灾害的情形。

3)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变成一种常见病毒,成为新常态存在: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及隐性感染的存在,使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难度远大于SARS和MERS,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演变成一种常见病毒,并成为新常态存在。2009年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即如此,它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造成约30万人死亡以后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流感季节的常见病毒。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热门诊与定点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颁布及实施,后经多次修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及附则共9章80条,对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各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CDC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事业的权威机构,在各县级及以上政府均设有相应的分支机构。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

发热门诊是医院门诊部在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设立的,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病人、治疗发热患者的专用诊室。在该诊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传染病期间政府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主要是具有隔离病房或病区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除重症患者不能移动外,确诊患者均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和隔离。

(十九)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世界卫生组织(WHO)是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它负责拟定全球卫生研究议程,制定规范和标准,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WHO成立于1948年4月7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共有6个区域办事处和150个国家办事处。WHO的目标是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未来。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PHEICWHO发布,指的是“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PHEIC由国际专家所组成的WHO突发事件委员会,按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2005IHR2005)]进行评估和确定。

2009年以来,共计有六次PHEIC事件,分别是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以及于2020年1月31日宣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些事件都是临时性的,需要每隔三个月进行复核。

二、构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各高校应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按“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条块协同联动、师生全面覆盖、家校密切配合”的指导思想,坚决把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做到心里,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要将心理干预纳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强师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工作落实。

第一,坚持关口前移,做到开学准备一条龙,切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在开学、返校、学生报到及抵校后的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第二,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准备疫情防控所需物资,拨付专项资金主动购置防控物资,确保开学后疫情防控物资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精准施策,尽力为每一名师生配发必要的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对学生宿舍要考虑进行封闭式管理,实行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严格师生员工缺课缺勤考核登记;严格控制人群密集型活动;加大校园卫生整治和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力度;要设立独立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并配套相应的防疫物资。

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联防联控;关口前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类管理,校院协同,分工协作;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精准防控;信息共享,心理辅导,依法辟谣。

(一)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成立校、院两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院)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联络、协调工作。

根据部门特点和疫情防控需要,成立各类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可由学校综合协调部门牵头,教务、组织、人事、后勤、保卫、校医院、学工、宣传、财务、离退休、工会、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各工作小组需任务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分明。

明确校(院)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院)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存在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须分别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

(二)制订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

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在组织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流程、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管理措施、突发事件报告与处置等方面制订科学、可行的方案,如校园管控方案、延期开学工作方案、返校工作方案、开学后疫情控制方案、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心理干预方案、疫情期间违规行为处置方案等;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流程、校园和宿舍区管理流程、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流程等;细化相关管理制度,如防控信息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体温和症状监测制度、因病缺课登记报告制度、校园消杀与环境管理制度等。落实各项制度的责任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高校应与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等单位建立工作网络,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施联防联控。建立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多级防控工作联系网,及时收集和反馈师生信息。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日报工制度。

(四)加强宣传教育与信息发布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疫情防控培训平台、微信、微博、QQ等等多种途径,设立健康宣教课堂,由专人定期对学校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如参考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等)。

采取适当的方式,分类、分次组织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院系(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学生骨干(志愿者)、食堂员工、宿舍管理员、安保人员、物业人员、医务人员等利用本书学习防控知识,人手一册,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利用电子显示屏幕、张贴宣传横幅和海报、建立疫情防控主题网页、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的事迹等方式,营造校园疫情防控氛围。

(五)高校师生疫情信息搜集监测

实行信息摸排机制,准确掌握师生健康状况、社区疫情管理及出行轨迹,疫情防控期间做到“日报告”“零报告”,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及时处置。

个人社区疫情管理、出行轨迹及查询方法有:

1.电信手机用户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发送至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天内的途经地信息。

2.联通手机用户编辑短信“CXMYD#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发送至10010,查询近30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

3.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CXMYD”发送至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号码后四位”,可查询近30天内去过的省(市、区)。

4.其他社区疫情管理工具及同行查询工具

(六)提供疫情防控信息咨询与支持服务

建立疫情防控信息平台,制订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制度,向师生公布值班电话,及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普及防疫知识。关心逗留在疫情高发区、被隔离医学观察或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利用各地包括教育部指定的肺炎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开展师生防护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服务(如江苏疫情心理支持咨询热线025-86868449,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支持咨询热线400-832-1100,0731-12320)。

三、开学返校前准备工作指引

(一)制订返校计划和培训方案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综合研判,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确定返校日程,精准安排教职员工和学生分期分批(建议分日分时段)有序返校。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文件,确定暂缓返校和经批准返校后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有条件的高校可按照相关要求自行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不具备条件的须联系当地政府协助解决,无法设置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的高校应考虑暂缓开学。提前发布《开学须知》,告知返校途中的防疫措施、到校后接受预防性防疫安排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好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

高校可通过疫情防控综合平台,做好返校前教职员工和学生疫情防控技能培训。针对校园不同部门的特点,分类、分次组织教职员工培训校园疫情防控知识、返校工作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等,开展模拟演练。创新教育和培训形式,可以通过错峰开会、召开网络会议、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进行,不召开聚集性会议,不开展聚集性活动。

教职员工返校前必须与单位领导取得联系,学生返校前必须与导师或辅导员取得联系,根据学校对个人疫情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返校日期和是否须接受医学观察(图5)。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返校前应详细了解学校对报到日期时段、报到流程、进校路线、住宿、就餐等事项的安排。

(二)做好在线教学安排

根据教育部要求,做好延期开学的教学工作调整。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在线教育,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做好正式开学后无法正常返校学生的应对预案。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本校网络平台、互联网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相关软件等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网络课堂,上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考核要求,制订具体的学生学习计划,提供课程PPT、音视频资料、重点难点的讲解、练习作业等内容,并酌情组织老师在线直播或在线答疑,开展教学和评价反馈以及过程管理等,确保达到课程思政要求,确保备课、授课、作业、测验、辅导等主要教学环节无遗漏,最大限度保证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学生收获不打折扣。

(三)做好健康监测和信息摸排

全覆盖、无遗漏摸清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需在校学习的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等)的假期去向、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定开学返校日期后,各部门、各学院根据本单位师生开学前14天的出行轨迹[通过手机短信、社区疫情管理工具及同行查询工具查询(见高校师生疫情信息搜集监测部分)],判断是否来自、停留或途经疫情高发地区、是否有密切接触史、是否存在发热及咳嗽等异常症状,细致审核、分类处理,依据流行病学史和健康状况,确定批准返校师生名单。

(四)加强校园安全保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解除前,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入校人员资格审核、体温测量和登记制度,快递、外卖禁止进入校园。强化校园管理,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大检查,重点对食堂、宿舍、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区域以及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垃圾处理、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进行检查,对问题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并及时解决,有针对性地制订化解、稳控方案。加强消防、通勤校车、实验室安全控制和危险化学品管理。

(五)开展校园环境整治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纸巾、手消毒剂等物品或手部烘干机等设备。

(六)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制订“疫情防控物资计划表”,储备数量足够、品种齐全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检测类物品,如体温计;消杀类物品,如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手消毒剂、紫外线灯、喷洒器等;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帽、乳胶手套、隔离衣等。做好相关物资的进库、出库登记。按规定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防疫应急处理工作。与校内食堂、超市、便利店、商铺等经营场所加强沟通,确保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供应有序、价格稳定。

四、返校途中及返校当日指引

(一)返校师生风险评估及分类处置对策

对返校师生实施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是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经审核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学校应提前了解学生返程方式和时间、是否有家长陪同等信息,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向学生推送返程途中安全防护提醒信息。对暂缓返校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和家长联系,做好沟通工作,并保持联系,待情况允许后方可返校。需要医学观察的人员按医学观察工作流程执行。

1)目前仍留在湖北的师生,继续留在原地,暂缓返校,具体返校安排视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再定。

2)假期曾在湖北停留或途经湖北,已从湖北返乡者,或近期接待过湖北等疫区来访亲友的,须完成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每天监测体温,不与他人发生无保护接触。14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经学校严格审批后可返校;期间如出现异常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待疾病痊愈后将返校申请报学校审批,经批准后再返校。

3)假期曾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须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完成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每天监测体温,不与外人发生无保护接触。14天内未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提供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经学校严格审批后返校;期间如出现异常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经批准后再返校。

4)目前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暂缓返校;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出现前述症状时也应暂缓返校。这两种情况均须到当地医院就诊,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经批准后再返校。

5)确诊或疑似(见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者,暂缓返校,待疾病痊愈(或排除疑似)后居家隔离一段时间(至少14天),提供医学证明后经专业人员评估,再由学校严格审批后返校。

6)假期所有外出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经批准后方可返校。

7)假期未在湖北等疫情高发区停留或途经,且未接触确诊/疑似病例或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经批准后可按时返校。

(二)返校途中个人防护指引

1.有条件的建议乘坐私家车返校,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避免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者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记录乘车时间和登车地点,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及作为学校审核依据。

4.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

(三)返校当日报到注册

1.尽量避免安排集中报到注册,可使用电子注册等形式,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学生应按照学校提前分批的安排进行报到,到校后应及时给班长、辅导员、家长报告到达信息。

2.对于因疫情防控、自我隔离、疾病等原因不能如期返校的人员,应做好登记工作,办理相应的请假手续。

3.返校师生如实填报《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内容包括:个人信息、本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居住地、返程方式、社区疫情管理及出行轨迹查询结果、是否到访过疫情高发区、是否接触过疫情高发区人群等。

4.返校当日,学校应在指定校园出入口增设临时观察点,师生根据学校返校要求分批依次到校,核实身份(校园卡、身份证等)和已批准返校证明(含报到时间)后,开展体温测量和症状问询并登记。进校人员须间隔1米以上,依次排队,避免拥挤。

5.筛查合格的人员按规定路线进入校园。筛查异常者应按要求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根据就诊结果分类处置。需进行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在校门口由专人送至医学观察区,并做好医学观察区交接和登记、报告手续。

6.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宿舍楼、办公楼等入口处设置工作台,由工作人员负责二次测量体温并核对人员信息,不在学校批准返校名单内或不符合返校条件的人员不准进入。

7.建立来访人员管理机制。做好来访人员信息登记、手部清洁、体温测量和口罩发放等工作。来访人员应由接待人员陪同到指定场所办公、休息或就餐。

(四)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指引

参考高等学校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图,见图5。

1.分类实施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控工作要求,确定各类医学观察人员。符合隔离医学观察标准的教职员工及本地学生可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经批准外地返回的学生,如遇异常情况需要医学观察的,视情况不同进行临床收治、前往高校所在地政府设立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或入住本校安排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有条件的高校可按照相关要求设置医学观察区,不具备条件的须联系当地政府协助解决,无法设置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的高校应考虑暂缓开学。

2.确定医学观察对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特征的人员需要进行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就诊后暂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未明确诊断,未能安排至高校所在地政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者。

2)返校前14天内曾与确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目前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未安排至高校所在地政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者。

3)返校前14天内曾途经疫情高发区(如湖北)或在重点关注城市(随政府发布的重点防控地区的变化而调整)停留者,目前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经学校审批同意返回者。

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医学观察者(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有过潜在的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风险)。

3.建立各高校医学观察申请与审批流程。各高校应制订医学观察申请与审批流程,确定专门部门负责,配备运送医学观察对象的专门车辆,并做好车辆消毒工作。医学观察期结束后,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交《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申请书》,经批准后解除医学观察。

4.高校医学观察管理要求。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执行,也可参考高等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流程图,即图6。

 

1)场所设置要求:应选择相对独立且偏远、交通便利的场所,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设立警戒线,实行全区域封闭管理制度。医学观察对象应安排单人单间。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合理分区,分区标识要明确。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具备通风条件,并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应当做好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消毒方式参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2)物资和人员配备: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储备足量的口罩、体温计、消毒剂、紫外线灯等防疫必需品,配备医护、安保、后勤、物业、餐饮服务等工作人员,全面做好医学观察人员的吃、住、用等服务保障工作。

3)医学观察期间管理措施: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健康状况,填写医学观察记录表。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立即向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做好医学观察室的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工作。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除相关管理、服务和医疗人员,禁止闲杂人、车辆等进入医学观察区,严格做好出入登记制度。关注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对于因医学观察而耽误课程的学生,应及时安排线上教育和辅导。每天向所属学院或部门通报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情况。

5.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感染防控指引(试行)》执行。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进行联系,掌握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健康状况。

 

 

 

 

 

五、开学返校后管理及师生防护指引

正式开学返校后,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按人员类别、活动区域、活动类型等分别制订管理办法,实施精准防控。

(一)各类人员管理

1.学生管理

1)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学生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理解和认识。

2)实施健康监测。学生宿舍尽力实现封闭管理,进出宿舍须佩戴口罩。进入宿舍前测量体温,若体温≥37.3℃,需用医用体温计重复检测,检测后仍异常的,宿管人员须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安排学生去指定医院就诊,参见图7。

 

就诊后无须住院隔离但未明确诊断的学生,进行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同时该生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视情况考虑接受医学观察;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由定点医院收治,启动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封闭相关楼层或楼宇,进行全面消毒工作。

3)加强教育引导。要求学生不外出、不聚餐、不聚集、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4)严格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精准掌握学生动态,还要掌握留学生出入境信息。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得出校,确有必要的,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出行方式。

5)学生会议。调整学生年级大会、班会、学生组织会议、文体活动的举行方式和时间。创新学生返校后的会议形式,通过错峰开会、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不召开聚集性会议。

6)学生活动。暂停聚集性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育课程或线上展示交流活动,确需开展活动的,场地使用需按规定申请审批。

7)体育运动。对没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每天可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做到疫情防控、运动健身两不误。室外运动应选择人员较为稀疏的空旷开放空间,如运动场等。

8)暂未返校学生的管理。对因出行管控、体温检测异常、隔离观察以及患病入院诊治等情况而暂未返校报到的学生,落实“人盯人”,实行“日报告”。返校时严格审核,确认身体健康后,方能返校复课。

9)不接触校园内外遇到的动物。

10)可设立学生志愿督查制度,监督落实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等学生管理有关规定。

2.教职员工管理

1)严控教职员工外出。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不外出旅行或参加会议、活动,确需外出的须严格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并报备行程。在解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一律暂缓到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参加活动。

2)建议教职员工乘坐私家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3)严格实行入校身份核实和体温监测制度。实行体温自我检测日报制度,在家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汇报后可暂不到校,并及时就诊。在校若出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及时报告并就诊。

4)减少集体活动。尽可能不召开人员聚集的现场会议和室内活动,可采用工作群、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工作,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5)确保教学运行。在解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教师课堂授课一律佩戴口罩。鼓励教师运用线上方式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和论文指导。

6)创新教职员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解除之前,原则上不开展集聚性教职员工文体活动;倡导线上进行文化交流与宣传;开展工间操等体育锻炼活动,增强教职员工身体素质,但应注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进行;畅通心理热线、在线求助渠道,解决困难教职员工需要。

7)做好暂未报到教职员工的后续工作。对因出行管控、体温检测异常、隔离观察以及患病入院诊治等情况而暂未报到的教职员工,落实“人盯人”,实行日报告。返校时严格审核,确认身体健康后,方能返校继续工作。

3.校外人员管理校外人员无正当理由谢绝入校。如确有工作需要,须与校内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后由部门派人携带校园卡到校门口办理登记手续。来访本人出示身份证,佩戴好口罩,做好体温检测,并经询问症状、来源地、工作单位和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要求方可入校。

(二)重点场所管理

1.办公场所工作期间,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电脑专用,不使用他人电脑及公用电脑。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2.教学场所及实验室

1)教师、学生、教室管理员在教学区域内应佩戴口罩,如果有可疑症状,应避免进入教学区域。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3)疫情防控期校内所有实验室除疫病研究、疫情防控等需求外,停止校外野生动物猎捕活动和研究,实验室应暂停疫情防控期动物接收、准入培训,不得新开展批量实验操作;做好实验室值班值守、巡检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4)使用过的实验物品、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在专用垃圾袋进行处理。

3.宿舍区

1)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入宿舍区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访客;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不串门。

2)实行宿舍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实行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中动态管理,实行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晚点名制度,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

4)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及时上报学生在生活区内的异常情况。

4.食堂、餐厅

1)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避免入内用餐。

2)师生员工排队候餐保持1米以上距离,要求饭前洗手。鼓励有条件的食堂在醒目位置配备含乙醇的免洗洗手液,在洗手间配置洗手液、手消毒剂、烘干机、一次性纸巾等。

3)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采取定点分时错峰供餐制。安排全校师生分时用餐,如用餐人员集中时,采取人流管控,尽量疏散至不同食堂,避免扎堆就餐。

4)鼓励食堂制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师生用餐时即取即走,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建议暂停自助餐。

5)鼓励就餐师生打包食物至办公室、宿舍就餐,降低食堂的人群聚集密度。

6)在食堂就餐的师生,尽量单独就座,不面对面就餐,放宽人员间的用餐座位间隔,建议间隔1米以上,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不必要的交流谈话。

7)鼓励师生自带餐具用餐。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8)确保菜品卫生,保持操作间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制作生食的肉类和蔬菜等食品。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特别要做好餐具用品的高温消毒和卫生管理。

9)严格监管食材采购渠道和证照核验,送货人需检测体温并报备,食材采购和配送车辆须清洗消毒;禁止制售野生动物相关食品。

10)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上岗,保持工作服清洁,工作服应当定期洗涤、消毒。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5.图书馆

1)疫情防控期间,减少进出通道。体温异常者,不允许进入图书馆。进入图书馆者,必须戴好口罩。

2)限制每天进馆人数,增加座位间距。合理疏导馆内人员,不组织聚集性活动。

3)主推电子版书籍,重新制定纸版图书借还规则和处理原则,归还书刊建议通过紫外线等方式进行消毒后再归架。

6.体育场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疫情防控期间,暂停校内集体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根据疫情防控变化调整校内竞赛计划;无特殊情况室内体育场馆和活动中心一律关闭,直至疫情防控解除;室外场地正常开放(疫情高峰期亦应限制)。

7.办事窗口和服务中心有条件的高校尽量转为线上服务模式。线下服务采用预约制,采取分时段现场办理业务。进入者需检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

(三)主要活动管理

1.会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解除前,中大型会议场所暂停使用,倡导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会议,因工作需要必须组织聚集性会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参会人数,尽量选择座位充足、空间宽裕的会场,建议人与人之间间隔1米以上。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

2)做好参会人员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必须及时报告会议组织方,安排就医和正确处置。

3)控制会议时间。如会议时间较长,每1小时开门开窗通风1次。

4)控制会议规模。一般不得组织超过20人以上的会议活动,如确有需要,需提前报备,并做好会场人员安全保障工作。

2.班车运行

1)合理安排班车运行班次,控制乘坐班车人数按照承载量减半。

2)加强车辆通风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3)乘客核对身份登记后方能乘车,上车前需接受体温检测,上车后分散就座。驾乘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3.食品采购管理

1)及时采购、储备蔬菜、肉类等基本生活物资,严禁采购野生动物和其他不明来源的食品食材,严格监管采购渠道。

2)送货人需检测体温并报备,食材采购和配送车辆应清洗消毒。

3)严格校内销售商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来源合法,质量安全。采购畜禽产品必须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并在销售场所公示。无包装的散装食品,应当密闭销售。

4)严格食堂后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尽量不制作和销售生冷、冷荤、凉菜、凉面、裱花糕点、生食海产品。

4.环境消杀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消毒剂个人防护。

1)办公场所:每天办公前对包括桌面、地面、过道、门把手、电梯等区域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后保证开门开窗通风30分钟。工作期间,建议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办公室座机电话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两次。办公区域配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公共区域分布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专人清理,清理前用消毒剂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封口处理。

2)教学场所及实验室:教室、自习室、实验室等公共教学区域地面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2次。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3次。如条件允许,在做好保温的前提下,开启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实验室除常规消毒外增加每天1次设施内外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喷洒消毒。

3)宿舍区:宿舍保洁人员每天对所辖区域内的地面、桌面、公共物品表面等进行清洁消毒,严格按规定处理垃圾。每栋楼宇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专桶专用,对使用过的口罩进行集中消毒处理。

4)食堂、餐厅:每天早、中、晚开启紫外线灯进行环境消毒,每次30分钟。每天开餐前、开餐后对后场(包括切配间、烹饪间、售卖间、清洗间、二次更衣间等)区域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并开门开窗通风30分钟。对卫生间(包括便池、冲刷按钮、垃圾桶、门把手、墙面、镜面、洗手台、门窗等)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餐盘、碗筷应于每餐后立即清洗消毒,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操作,并妥善存放,防止再污染。对餐厅内部设施设备(如炊具、蒸饭箱、冰箱冰柜表面、开关把手等)每天喷洒消毒一次,确保食品及生产安全。

5)公共卫生间:卫生间水龙头、门把手等手接触区域,每天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2次;卫生间地面、洗手盆、尿斗、坐便器等区域,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2次。

6)高频接触物品:对以上场所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7)空调:原则上不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确需使用的,空调系统应符合疫情防控规范。室内送风口、回风口应每天擦洗、消毒,回风口要有专门设施防止老鼠、昆虫等进入,开放式冷却塔应设置隔挡设施或远离公众通道,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记录备查。

5.垃圾与废弃物处理严格落实垃圾收运消杀,日产日清。做到垃圾回收车及垃圾外运车每次进站、出站时进行消杀,对校内垃圾站、垃圾箱及废弃口罩容器每天消杀2次;规范处置废弃口罩,在校内重要路段、人流密集等地段增设贴有“废弃口罩专用”字样标识的带盖收集容器,并内设一次性塑料袋,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每天两次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收集容器进行消毒处理。

6.交通管控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严控出入口数量;设置学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和临时管制区域时,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各种车辆按要求在指定地点停放,并定期安排区域消毒。

7.校园快递和外卖管理建议各学校因地制宜提前做好开学后校园师生快递收件和发件的集散管理工作。学校应根据以往数据,充分考虑在校师生快递日常量和高峰量的情况,合理设定快递收发集散点,控制各快递集散点人员聚集的数量,减少师生感染暴露风险。可适当指引广大师生,推荐使用一些大型快递物流公司的快递寄送与接收,学校与相应物流快递公司提前对接,尽量固定专人专车按固定线路接送快递物品,在满足广大师生基本生活需求和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禁止校外外卖进入校园。

(四)确诊或疑似单发、聚集性疫情的应急处置

1.发现有教职员工、学生确诊或疑似病例情况时,即刻启动包括校办公室、校医院、后勤、保卫、学工、人事等部门的防控工作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要求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立即隔离病例及相关区域,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疫情通报卫生(疾控)部门,等待专职卫生人员处置(转运就诊、隔离治疗、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区域消毒等)。

2.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寝室、一个班级、一个楼栋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高等学校内聚集性疫情,必须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防控策略,疑似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即刻启动防控工作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要求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立刻停止聚集活动,第一时间向校医院报告疫情信息,同时立刻将疫情上报学校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学校领导一线指挥、二级部门联动(划定临时隔离区域、消毒、人员移动控制等)并报告属地卫生(疾控)部门进行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处置、区域隔离、终末消毒等。必要时学校依照有关规定采取班级或全校局部或全部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积极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详见心理健康指引部分),并及时与家属沟通。

(五)高校师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人防护指引

1.高校师生新型冠状病毒防护常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病毒,在疾病疫情防控期,高校师生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防护:

1)戴口罩。高校教职员工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包括教室、会议室、办公室、健身房、食堂、图书馆等)、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口罩(口罩的选择和正确佩戴、脱摘的方法见本部分附1)。

2)勤洗手。高校教职员工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接触污物后等,都应及时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详见本部分附2)。

3)勤消毒、勤通风。使用卫生(疾控)部门认可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

4)避免人群聚集。高校教职员工应尽量避免外出校外活动;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

5)生活规律。高校教职员工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保持休息与运动平衡。

6)快递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如必须与快递员接触,应佩戴好口罩,取件途中避免人员聚集及面对面。去除快递的外部包装后应该立即洗手,然后再去拿里面的包装。对快递的内部物品包装要用消毒湿巾、酒精棉等擦拭消毒,打开物品内部包装袋时也要注意手卫生;所有包装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妥善处理。

7)去疾病流行地区必须报告,批准后方可执行,接触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必须报告。

2.高等学校医学院或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师生疫情防控期防护指引临床教师及临床阶段学生承担着临床工作或参加临床学习。因此,除了与普通高校师生一样做好个人防护之外,当临床师生在结束临床工作后前往教学区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教师及学生在普通门诊或病房结束工作/学习后,应进行个人卫生处置,脱去个人工作服,彻底进行手消毒,更换新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前往教学区域。

2)临床教师及学生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密切接触到疑似病例后,且接触时未做相关防护措施,建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更换其他教师进行授课。

3)临床教师及学生在普通门诊或病房工作接触到疑似病例后,如有密切接触,但接触时已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应当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在洗澡、洗头发之后,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前往教学区域。

4)临床教师及学生在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结束临床工作后,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在洗澡、洗头发之后,穿便服或更换新的白大褂,佩戴新的医用外科口罩,前往教学区域。

5)临床教师及学生应注意劳逸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提供营养膳食,增强医务人员免疫力。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3.疫情防控期皮肤的清洁与护理接触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皮肤位于机体的最外层,是接触传播第一道屏障。

1)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清洁:皮肤清洁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接触传播的关键步骤,但用单纯自来水清洁皮肤是不够的,需要利用清洁剂清洁皮肤,然后清水反复冲洗。

1)手部皮肤清洁:注意修剪指甲,不戴戒指等饰品,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设施,随时保持手卫生;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按“七步洗手法”清洗。在洗手条件不允许时,可使用含乙醇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需注意使用期限及有效期。

2)面部皮肤清洁:面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接触病毒颗粒的风险高。以下情况建议清洁面部:外出归来,咳嗽打喷嚏用手或口罩遮挡后,接触可疑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因面部皮肤较薄嫩,一般应避免用普通肥皂洁面。根据肤质不一,可选择不同的洁面产品。油性肤质可选择泡沫型或凝胶型清洁剂;中性、干性或混合型皮肤可选择乳型清洁剂;敏感肌肤适合无泡沫的弱酸性的洁面产品。

3)头皮与毛发清洁:若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时间长,头发附着病毒的可能性增加。若暴露时间长,建议扎起长发,必要时戴防护头套,减少暴露风险。若有外出,建议每天至少用洗发水清洗头发1次。

4)沐浴清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若有到人口聚集地暴露史、接触可疑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则须及时沐浴。采用流水沐浴,水温以皮肤体温为准,需用沐浴露或香皂涂抹全身,适当延长沐浴时间并增加沐浴次数。

2)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消毒:继皮肤清洁后进行皮肤消毒,首选速干手消毒剂,其他皮肤消毒推荐75%乙醇。皮肤消毒剂通常应保持在皮肤5分钟,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

3)疫情防控期的皮肤护理:疫情防控期皮肤的清洁、消毒频繁,清洁力度大,皮肤屏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加强皮肤护理。

1)面部皮肤护理:早晚或每次面部清洁后均需使用保湿剂。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选择保湿滋润的霜类护肤品;油性皮肤选择保湿控油的护肤品;敏感性皮肤选择舒缓类、保湿或皮肤屏障修复类的护肤品。

2)手部皮肤护理:早中晚、洗手后或自觉皮肤干燥后均需使用保湿滋润的乳膏或护手霜,如维生素E乳膏、绵羊油、甘油、凡士林以及含尿素的护手霜。

3)全身皮肤护理:选择保湿滋润的身体乳液,干性皮肤每天至少一次或沐浴后涂抹全身。

4)疫情防控期破损皮肤的护理:破损皮肤若在手、面部等暴露部位,则用碘伏消毒2~3次/天,用创可贴或其他敷料保护创面,避免直接暴露在外,同时根据破损原因积极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促进愈合。若手部有伤口,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等时,推荐戴手套。

1 口罩类型选择、正确佩戴和脱摘口罩的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高等学校师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要按照防疫工作性质与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

1)口罩类型(图8):有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颗粒物防护口罩(GB19083,N95/KN95及以上标准),医用外科口罩(YY0469)、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普通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类型。

2)口罩选择的方法:①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属于中等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②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和集中学习、活动的在校学生属于较低风险暴露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③宿舍内、户外空旷场所、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属于低风险暴露人员,可不佩戴口罩,或视情况佩戴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④高校师生不建议使用带呼吸阀的口罩类型。

3)佩戴口罩的方法:口罩佩戴前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先洗手,擦干双手后再佩戴,避免弄湿口罩。佩戴的方法是将蓝色的防水面朝外,有金属片的一面向上,系带式口罩上系带系于头顶中部,下系带系于颈后,挂耳式口罩把系带挂于两侧耳部即可。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用两手食指将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要进行密合性检查,将双手完全覆盖防护口罩,快速呼气,如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鼻夹至不漏气为止。注意佩戴过程中避免手触碰到口罩内面。佩戴口罩时,注意不可内外面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4)脱摘口罩的方法:使用中尽量避免触摸口罩,不可将口罩取下悬挂于颈前或放于口袋内再使用,绝对不能用手去压挤口罩,这样会使病原体向口罩内层渗透,人为增加感染病原体的概率。摘脱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系带式口罩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挂耳式口罩把两侧细带同时取下。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垃圾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摘脱口罩的过程可能会污染双手,摘脱后应立即用肥皂洗手或用乙醇擦手。

2正确洗手的方法

1)七步洗手法:具体参见图9。

七步洗手法

洗手口诀“内外夹攻大力丸(腕)”分别指:掌心、手背、手指交叉、弯曲手指、指尖、大拇指及手腕

2)及时洗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为了避免经手传播,应注意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3)不方便洗手时的处理:可选用有效的含乙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手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4)洗手相关注意事项: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如果没有自来水,可用水盆、水舀、水壶等器具盛水,把水倒出来,形成流动水来冲洗双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充分揉搓,保证洗手效果;肥皂泡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作此步骤);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知识

(一)如何判断自己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1.看流行病学史。近2周内是否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近2周内是否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近2周内是否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是否为聚集性疫情。

2.看症状(图10)。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7.3℃,无明确流行病学史,无其他症状者,可以居家观察或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并继续观察体温动态变化。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可以到各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区别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等学校师生就医指引

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在校医院指导和协助下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前往就近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选择开车、骑车、步行等相对独立的交通方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路上打开车窗,时刻佩戴口罩并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1米以上);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必须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疑似病例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调查与检查。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2.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尽可能留取痰液以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

3.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五)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区分

1.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3.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大气压(mmHg)/760]。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4.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与肺部CT检查

核酸检测和CT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两种诊断手段,不能互相取代。

核酸检测作为病原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局限性在于试剂盒的质量、标本采集的质量和采集的时间以及检测技术员的操作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如果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小,核酸检测也可能出现阴性结果。此外,检测也受限于试剂盒的可及性以及耗时。应注意核酸检测出阳性虽为确诊手段,但不能对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发展过程作出评判。

CT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标准之一,其检测的优势是迅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可以有更直观的影像资料;对于有流行病学史且CT证实为肺炎的患者,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应作为疑似病例隔离治疗,不会因为核酸检测阴性而放走患者造成疫情播散。CT的局限性在于:相当一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没有肺炎表现,无法靠CT来发现;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肺部感染尤其是其他病毒性肺炎,甚至支原体肺炎等的征象有类似的地方,所以用CT鉴别肺炎的病原体是不可靠的;部分医院也受限于CT的可及性,且CT检查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八)血氧饱和度常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人体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静脉血为75%。一般认为饱和度正常应不低于93%,在93%以下为轻度缺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以表现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等,其中氧合状况是判断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

对已收集到的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患者表现为以肺炎为主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Nature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早期,90%以上出现发热,约80%有干咳,超过20%存在胸闷,20%左右有气促,约15%表现为呼吸困难。所以在疫情防控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除至发热门诊就诊外,建议监测血氧饱和度。

(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如果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首先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患者应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的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目前尚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入组瑞德西韦(Remdesivir)等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在抗菌药物治疗上,需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原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需要给予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若短时间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必要时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于循环支持上,应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小剂量使用。可给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康复者血浆治疗。对于存在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

(十)中医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历经数百次瘟疫洗礼,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控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疗效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

中医学认为,外感病(包括疫病,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属疫病的范畴)发病是邪正斗争的结果,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是发病的内在依据,邪气是发病的外在因素。通常情况下,邪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正邪斗争的结果为邪胜正虚则发病,而正胜邪退则不发病,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气可以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在瘟疫流行中,疫疠之气起决定作用,即使正气旺盛,当遭遇致病力强的疫疠之气,也难以抵御,从而发为疫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好隔离,防止与疫疠之气的接触,对于防止瘟疫流行十分重要。

中医药对于疫病的防治,并不是立足于杀灭病毒,而是通过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祛除邪气、调整机体的阴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中医药的应用对于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病后调理,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强调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202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

中医药的防控原则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中医药防治手段的应用,除了中药内服和外用之外,还包括一些非药物的疗法,如常用的起居、食疗、音乐、经络、心理治疗、运动等,可以在预防、救治、病后调理和康复的全过程,全方位地发挥作用,这也是中华民族在新型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医药的应用强调辨证论治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体而言,对于返校师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防控:

1.生活起居

1)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运动适当减量,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受凉。

2)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增强正气。

4)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恐惧心理。

2.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宜进食米粥、面食、蔬菜等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勿食生冷海腥、膏粱厚味及煎炸、油腻之品,避免增加胃肠负担。

还可以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药膳调理,但由于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调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中药预防不建议给所有人群服用中药,只是对于体质偏颇易感者或特殊人群予以中药预防。

1)中药汤剂

1)以寒湿为主:恶寒、胸脘胀闷、舌质淡胖苔白腻。苏叶6g、藿香叶6g、陈皮9g、煨草果6g、生姜10g,煎汤代茶服。

2)以湿热为主:口苦口干、不欲多饮、痰黄黏、舌红苔黄腻。藿香叶6g、厚朴6g、姜半夏6g、薏米20g、黄芩9g、杏仁6g,煎汤代茶服。

3)以阳虚为主:阳气不足,素有怕冷、乏力者。黄芪12g、桂枝6g、生姜10g、苏叶6g、藿香叶6g、苍术6g、陈皮6g,煎汤代茶服。

4)以阴虚为主:阴津不足,素有口干、手足心热者。百合9g、栀子6g、金银花6g、竹茹6g、苏叶3g、陈皮9g,煎汤代茶服。

2)中成药

1)以乏力伴胃肠不适者,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2)以乏力伴发热者,推荐中成药:小柴胡冲剂(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翘解毒片(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3)外用法

1)中药烟熏:公共场所或室内使用。

苍术20g、艾叶20g、草果10g、藿香20g、白芷10g、冰片10g、薄荷10g、菖蒲15g,用电焙笼熏烤,每天3小时,分2次,适用于60~100平方米的空间,也可以直接点燃(冰片不用),每天1次。

2)穴位按压及刮痧:①日常可揉按:孔最、合谷、阴陵泉。②局部刮痧:用砭石刮痧板、水牛角板轻轻刮痧,每次每部位5~10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每次刮痧不少于20遍。如局部出现红色的瘀斑痧痕为邪气外出的情况,属正常现象。刮肺经,从云门循肺经刮到少商,促进机体免疫调整和自愈能力。刮脾经,从小腿内侧阴陵泉穴刮到三阴交穴,促进脾藏运化能力。

3)循经拍打:①拍打经脉法(手三阴、三阳经):用对侧(另一侧)手掌拍打胸前云门穴,循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拍打,再循手背三阳经从手走头拍打。②循经导引法(全身十二经脉):a.手经导引:沿臂内侧下行(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沿臂外侧上行(手三阳经从手走头);b.足经导引:沿体外、背下行(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沿腿内侧上行(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本功法通过循经振荡的手法达到增强体内经脉气血的流通运动。

4)艾灸: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艾灸10~20分钟,每1~2天1次。体质偏热者不宜用灸。

5)中药香囊:具有芳香避秽作用,可随身携带,方便简单。

香囊制作:藿香、佩兰、贯众、羌活、白芷、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乙醇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用法:每人1个(15~20g),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6)中药足浴:①药物:荆芥20g、艾叶30g、石菖蒲15g、花椒5~10g、桂枝20g、生姜30g。②方法:将药物加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沐足,睡前沐足15分钟。

(十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炎症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满足以上条件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患者出院后仍有其他病原体感染风险,应继续自我监测和隔离2周,并于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回医院复诊。

 

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指引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心理应激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这种强烈的应激情境很容易导致产生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常见的反应包括:

1)焦虑:情绪烦躁,易激惹,容易发脾气;害怕自己被传染,甚至因此而失眠。

2)抑郁:心情低落,特别容易哭泣,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开始缺乏兴趣。

3)强迫:反复洗手、反复清洁家中物品;强迫性地关注疫情信息,不断刷新消息。

4)出现疑病症:任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似的症状都“自我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使检查结果正常也不相信,惶惶不可终日。

同时,还可能出现胸闷、出汗、心慌、恶心、肠胃不适、食欲差、尿频等生理应激反应。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应激反应指引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应激反应,这也是个体在面临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我们保持警觉、调动资源并增强适应能力来应对疫情危机。但如果这些以情绪、认知和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则会影响正常生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1.寻求正规信息发布渠道,适度关注疫情信息。关注官方、正规渠道发布的新闻,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我们抵抗失控感,如果反复阅读带有负面情绪色彩的信息容易引发“替代性创伤”(指未直接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以间接方式接触到创伤事件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如果阅读这些信息让你感到不舒服,应主动停下来,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理性分析信息的可靠性,保护自己免受负面情绪冲击,同时,多关注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从中汲取战胜疫情的正能量。

2.了解病原体和疾病相关知识。系统全面地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知识,做到心里有底,能更有效地缓解恐慌焦虑情绪,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照看患病的亲人。

3.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面对疫情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等负性情绪,应认识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是我们应对疫情的“自我保护”机制,它能使我们对疫情保持警觉,有利于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

4.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危机面前,人们容易出现因注意力变窄或选择性注意而把注意力放在事件的消极方面,容易出现不合理认知,把事件的不良后果人为地放大。应全面评估事件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例如疫情可能会危及我们的健康,但也可能是改善我们公共卫生政策和革除不良饮食习惯的契机。要增强自己战胜疫情的信心,坚定的信念是战胜病毒的“精神良药”。

5.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律。可通过制订生活计划保持健康的作息,坚持每天锻炼,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有计划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6.与亲友积极地交流与沟通。用远程方式联系亲朋好友或同学师长,倾诉自己的情绪、表达关心、交流共同的兴趣爱好、回忆以往美好经历、约定疫情结束后的计划,等等,通过人际沟通获得心理能量。

7.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当我们去做有价值、有建设性的工作时,可以帮助提升自我价值感,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自信。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要帮助和关怀身边的人,例如帮助采购物资、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亲友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安慰和鼓励焦虑的亲友等,在助人的过程中,积累内心的正能量。

8.适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政府部门、高校,以及许多专业机构都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服务,如心理热线电话或网络咨询服务等。如果心理问题难以自行调适,要主动向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或专业机构求助,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去医院就诊。

对于既往有焦虑症、抑郁症或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病史的学生,可能面临更高的心理失衡风险,学校和家长都要予以重点关注。

(三)隔离治疗期间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在隔离期间,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1.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发展规律和治疗的周期性,充分理解病毒的杀灭是项艰巨的工程和一个渐进的过程。

2.关注当下。隔离治疗期间,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未来感到担心和恐惧,产生人生中只有这件事的错觉。当这种担心过于强烈时,试着将注意力从未来拉回到当下,将此刻我们能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例如读完一本一直想看的书,玩一个轻松的游戏,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整理和布置房间,通过现实生活的琐碎和充实,放下焦虑,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

3.有意识地筛选信息。减少阅读过度情绪暴露和唤起的文章,控制自己的情绪性消耗。若信息过载、情绪难以消化,应减少手机的使用和信息的摄入。

4.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虽然接受隔离治疗,与外界联系受限,但可通过电话、微信与亲友保持联系,亲友的支持有利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自助身心调理。被隔离期间活动范围减小、情绪压力变大,可以开展一些对场地要求较小的运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来进行自我放松,平复内心的焦躁不安。

(四)疫情防控期常用的心理疏导指引

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来缓解身体和情绪的紧张,以下介绍四种常用且简单易学的心理疏导方法。

1.积极联想法。主动进入冥想状态,去联想一些积极的、使人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心态。每天可以进行1~2次积极联想,每次10~15分钟。

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宁静、美丽的风景,如森林、溪流等生机勃勃的场景,将这些积极的内容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未来仍然饱含着希望,仿佛自己的身心被逐渐洗刷,驱散内心的阴影,让内心充满阳光。

2.放松训练。放松练习实际上是全身肌肉逐渐紧张和放松的过程,依次对手、上肢、头、下肢、双脚等各组群进行先紧张后放松的练习,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学会如何保持松弛的感觉。

首先,放松双臂。要进行1~2次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后保持一会儿,再慢慢地把气呼出来。然后,伸出前臂,用力握紧拳头,体会双手的感觉;再尽力放松双手,体验轻松、温暖的感觉,重复一次,接着,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感受双臂肌肉紧张的感觉,再彻底放松,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重复一次。

其次,放松双脚。用力绷紧脚趾并保持一会儿,再彻底放松双脚,重复一次;放松小腿部肌肉:将脚尖用力向上跷、脚跟向下、向后紧压,绷紧小腿部肌肉,保持一会儿,再彻底放松,重复一次;放松大腿肌肉:用脚跟向前、向下紧压,绷紧大腿肌肉,保持一会儿,再彻底放松,重复一次。

最后,放松头部。皱紧额部肌肉,保持10秒左右,再彻底放松5秒。用力紧闭双眼保持10秒后,再彻底放松5秒。逆时针转动眼球,加快速度,再顺时针转动,加快速度,最后停下来彻底放松10秒。咬紧牙齿保持10秒,再彻底放松5秒。让舌头使劲儿顶住上腭,保持10秒后彻底放松。用力将头向后压,停10秒后再放松5秒。收紧下巴,颈部向内收紧,保持10秒后彻底放松。重复一次头部放松。

3.正念行走。即便在家中较小的空间里行走,也要调动感官来体验周围的环境:调动双眼观察家里的摆设,如绿植;听听窗外的风声和鸟鸣;静静地聆听自己的呼吸,用心感受每一步踏在地上的感觉。充分调动感官知觉,建立起自己与周围事物的情感联结,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拉回当下,享受此刻的生活。

4.书写感恩—成长日记。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力,试着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回忆一下自己克服困难、应对压力的成功经历,可以提高应对焦虑和压力的自信,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同时,对身边美好的人和事心怀感恩,感恩医护人员的付出、感恩家人的保护、感恩自己的坚强,可以帮助我们用积极的想法和情绪填满内心,让焦虑、恐慌无法进来。

(五)疫情防控期朋辈心理互助工作指引

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对于在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朋辈心理互助员(或班级心理委员)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朋辈互助。

1.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身心健康状况。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员的信息前哨作用,主动关注班级同学的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老师或学校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帮扶和干预。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学校、老师向同学们宣传疫情防控期疾病防控知识和心理防护知识,提供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辅助学校做好抗疫信息的健康教育工作。

3.组织丰富多彩的防疫主题活动。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打卡活动或线上读书小组、线上主题班会,鼓励大家将居家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朋辈活动,让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乐趣,避免孤独心理。

4.开展心理互助工作。关心受疫情影响的同学的学习生活,主动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协助老师开展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同学的帮扶工作。

(六)疫情防控期高校辅导员、班导师心理辅导指引

在疫情防控期,辅导员、班导师可按以下步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了解并评估现状。了解并评估学生的生活现状和身心健康水平,包括:对于疫情的认知和理解,面对疫情的情绪变化,疫情期间的行为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可使用简单、方便的心理学评估工具(如一些通用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定量表)对情绪症状进行评定,或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抑郁焦虑状况,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给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

2.划分等级、分别辅导。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判断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分别采取措施。

1)对明显处于心理异常状态的学生(如情绪量表评估具有中、重度以上抑郁、焦虑症状),应及时帮助学生转诊至专业的心理援助平台或医疗机构,必要时应联系并通知学生监护人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2)对于出现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常规的心理疏导方法,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放松紧张情绪,同时可联系班级的朋辈心理互助员,通过朋辈互助来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3)对虽有心理波动但无明显情绪问题的学生,可鼓励其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

(七)疫情防控期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

我国高校有一支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心理咨询专业资质,具有丰富的心理服务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能在疫情发生时为高校师生,甚至面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和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疫情发生以后,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积极行动起来,整合资源,创新途径,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服务。

1.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2.网络在线咨询。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或电子邮箱,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对一的线上咨询服务,或利用电子邮箱接收他们的问题,安排专业团队为他们进行答疑解惑,尽可能减少疫情带来的恐慌焦虑情绪。

3.心理健康知识推送。关注疫情防控期师生的心理状况或社会公众心态,利用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主动向师生和社会公众推送疫情防控期心理自我调适和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的相关知识。

4.心理防护图书、视频资料制作。组织编写针对如何防范和应对疫情导致的心理问题的书籍,制作生动直观的疫情防控期心理知识普及或心理调适方法推广的短视频,免费提供给广大师生或社会公众,让他们能系统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掌握一些实用技巧。

5.线上心理文化活动。高校在疫情期间可以组织形式丰富,互动性强,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的线上活动,用以充实学生因疫情所致的“宅家”生活,避免因无聊、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八)国内部分心理援助热线

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者积极行动,配合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开通了“全国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为全国公众提供24小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服务。另外,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或心理援助热线)也可提供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辅导服务,有需要的高校师生可积极利用这些援助热线。

全国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400-832-1100,0731-85292999;服务时间:24小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咨询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电话:800-810-1117(座机拨打),010-82951332(手机拨打);服务时间:24小时。

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21-12320-5;服务时间:08:00~22:00。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0-81899120;服务时间:24小时。

深圳市心理危机研究中心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755-25629459;服务时间:24小时。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免费心理服务热线:027-85844666;服务时间:24小时。

湖北省高校心理服务热线电话:400-702-7520;服务时间:09:00~21:00。

北京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心理支持热线:400-188-8976;服务时间::06:00~24:00。


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

详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4月20日下午,教育部召开学校疫情防控专家报告视频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别就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判、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判和如何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专题报告。

钟南山:开学的时候要减少聚集

现在全世界一些比较大的国家把复学启动到日程上来的不多,或者极少,而我们开始了这个工作,还是很有意义。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复工特别是复学是大问题,很多国家目前还不敢提。我们复学是在非常特殊的矢向差异情况下复学的,外来的输入造成我们的继发感染随时存在。但是我们也必须在严防严控的情况下开始复学,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走好这步棋,平衡好复学、恢复经济和抵御外来输入扩大感染的关系。 

目前按照我们群防群控的机制,有一些输入,有一些传染的话,我不觉得奇怪,我记得前两天张文宏教授也讲过,我们的观点很相似,有个别或者少量的输入传播的话,不会形成大的疫情,我也完全相信这个,但是对于我们复学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我们在开学的时候,聚集是最容易产生互相感染的,所以要减少聚集。在学校上课本身就是聚集,所以我们得适当地考虑比如说错峰上课。虽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一开始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一些位子距离隔开。减少聚集,这一条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在宿舍里,一个宿舍大概有五六个同学,这个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通风。 

现在的问题常常是外来感染。在大学里,一个是留学生要特别注意。因为在广东,这个阶段出现了某些国家回来的留学生,接触的人员的感染率还是不低的,所以后来在广州引起高度警惕,在其所在国家本地的都进行了一次普查,所以大学要特别注意留学生。有这些接触历史的都要比较警惕。我还是这个看法,复课这条路一定要走,这条路很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学着往前走,在这个过程里可能会有个别地方出现了感染,甚至出现了第二代感染,不奇怪。我们现在有这么强的群防群控的机制,在大学里,在这个城市里,在这个省里,不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暴发。 

但是特别注意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保持警惕。在班里一旦有一些或是自己觉得有些不舒服,发烧是其中一个,另外再加上有的同学平常很活跃,突然很疲劳,或者有几声咳嗽,这个要注意,让同学自觉地配合医生及早地看门诊、检查,这对学生有好处,也对家长有好处。 

另外要有防护的意识。这在我们整个启动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一步,但是我们绝对不要说一个学校出现个别的就停掉,我们是经不起这么反复折腾的。在这个节点,我是积极支持复课的,但是要做够措施。想要求全部都不发生,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坚决支持往前走。我们遇到问题及时地处理,这一条要下决心。

李兰娟:最重要的是确保返校复学的人没有感染

教育部这次全面的复学是肯定我们国家的成果,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我们大家都要在严防严控的前提下来保证学校的复课和复学。 

这次新冠肺炎,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能够复工复学,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尤其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科学防控的结果,也是全国医务人员不畏艰辛、英勇奉献的结果。我觉得复学以后,这也是给学生们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对于告诉学生们怎么样爱国,怎么样增强奉献和牺牲精神,将是非常好的教育。希望学校通过这样一场和疫情的艰苦斗争,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的本领,让年轻人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我积极主张复学,因为我们国家总体上从国内来讲,已经有将近一个月“双清零”了,应该具备复学条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外来的输入,但内防反弹的少数,还是不能放松。

 

对学校,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条,是复学的每一个人回到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清”。大家都要进流行病学的调查,要确保返校复学的人是没有感染的,一定要做到底盘要清。如果是已经隔离了、已经检测过了,并已经确认没有接触过任何感染者,那我们就视同他是健康的。 

第二个,复学以后学生要外出,还有外面的人要进来,要严查,不让感染者到学校,这一点学校一定要严格措施。来的人不但要量体温,而且要确保一定不是感染的才能进校,才能接触学生,包括教师也一样,也要检查。还有,和学生有接触的食堂或卫生清洁人员也要确保。保险起见最好做个咽试纸测试,让所有进校来的人都是健康的。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尽量留在学校,如果外出要报告,报告到哪里去,到外面接触的人群要监控。到外面如果接触的人当中有感染者,接触人是被感染者也要被隔离。这个人群一定要控制好,这样确保学校的安全。 

学校里的学生是我们严格保护的对象,千万不要去接触不明真相的人,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边境的各个学校一定要重视边境人员的输入导致学校的感染。学校的安全就是社会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只要传染源彻底控制,传染源一旦有立即发现还是能够安全的。 

保持距离、戴口罩、尤其是勤洗手、房间通风都是常规,测体温也是发现感染者的渠道。早发现后隔离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最好是让学生复学后尽量不要接触外来人员,全心全意待在学校好好读书。 

另外,我还是主张要用互联网手段,尽量能够用互联网手段学习,可能能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减少路上来回的时间、减少人员的接触,充分把互联网的手段利用起来,也是确保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举措。

张文宏:校园防控最大防控重点是一起吃饭

从目前疫情上升的情况看,世界上的疫情没有到高峰下来的意思,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中国仍然面临输入性的风险。如果中国因输入性风险,大家都不上学,那些疫情比较差的国家,反而复学了,道理上也说不过去。所以我觉得,就像李院士、钟院士讲的,咱们中国开学的时间节点选得非常好。

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输入性的风险,输入性的风险一定会连带着国内产生个别的病例,在这些个别病例产生以后,有可能跟我们的学校产生关系。还有最近中国非常重视的问题:无症状携带者。所以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种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但是这种风险也不至于大到比国外其他的国家更大。

每个学校所在的地方都有一个防控重点,这个防控重点就是假设有学生感染了,他传给自己身边人的风险有多大,这是一个。第二个,能不能尽量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个人认为,学校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学习的地方,很多东西不可能由网络完全替代。我们要制定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的交流,但是要注意安全。我们要开展户外活动,让他们在流通的空气当中活动,甚至于不戴口罩在操场上也是安全的。我们可以开室内小型的交流活动,大家戴口罩,通过替代性的方案来解决我们对社交的需求。

校园防控最大的防控重点在哪里呢?是一起吃饭。一起吃饭聚餐是造成我们传播最大的风险。整个学校要根据师生的工作、学习的场景,把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分隔开,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最好的流程。学校要不断地进行科普,在校园里也要鼓励大家有群防群控的思想。

我再给大家讲讲怎么可以防止在学校里面出现二代、三代、四代病例。除我前面讲的保持社交距离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学校是不是非常有效地启动了应急防控的流程。我建议,各学校负责卫生的老师,都应该跟我们的医院有很好的连线,一旦出现发热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应该到附近的发热门诊进行相应的检测。如果我做了充分的检测,对病人进行了充分的隔离,还发生这样的输入性的病例,那这就是科学本身存在的现象。我们唯一做的就是要早、要快,做得早了、快了,我们就尽到最大的责任了。

我跟大家总结一下重点核心。在各个层面保持学生之间的社交距离,但是要保证学生之间充分的社交。怎么做到既要社交又保持社交距离?这里就是说足够的物理距离,戴口罩,互相之间交流的一些区域空间,这些都要进行研究。这些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智慧,有了这个智慧,原则上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传播。

如果万一在哪一个学校出现一例病例,我们也不要觉得奇怪,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开放的,开放的社会一定会有事情发生,关键是发生了事情以后是不是处理得当,是不是做了合适的、非常及时的早期处理,如果做了,我相信就不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学习资料2020年第五期

下一篇:学习资料2020年第三期